簡單說一下古代使用色彩的等級限制:
金、朱、黃最高貴,用于帝王、貴族的宮室
青、綠次之,百官第宅可用
黑、灰最下,庶民廬舍只用這類色調
琉璃瓦的使用:
瓦的發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,使西周建筑從“茅茨土階”的簡陋狀態進入了比較高級的階段。制瓦技術是從陶器制作發展而來的。 據考古發掘,西周早期,發現瓦還比較少,可能只用于屋脊、天溝和屋檐。到西周晚期,瓦的數量就比較多了,有的屋頂已全部鋪瓦,瓦的質量也有所提高,出現了半瓦當。
春秋時期遺址中,發現了大量板瓦、筒瓦以及一部反半瓦當和全瓦當,說明了瓦已廣泛用于宮 殿。
戰國時期,宮殿建筑有了在瓦上涂朱色的做法。
北魏時期,已經出現了琉璃瓦。
唐時,琉璃瓦較北魏時增多了,長安宮殿出土的琉璃瓦以綠色居多,黃色、藍色次之。但當時出土的琉璃瓦數量較灰瓦(素白瓦)、黑瓦(青掍瓦)為少,可能還多半用于屋脊和檐口部分(即清式所謂“剪邊”的做法),此時,屋頂以灰色和黑色筒板瓦為主,或配以黃綠剪邊。
宋時,屋頂部分開始大量使用琉璃瓦,建筑外貌趨于華麗。
明代琉璃工藝水平大大提高,早期琉璃瓦用黏土制坯,明代琉璃瓦采用白泥(高嶺土、瓷土)制坯,燒成后質地細密堅硬,強度較高,不易吸水,琉璃面磚、琉璃瓦的應用面也更加廣泛。不但坯體質量高,而且預制拼裝技術、色彩質量與品種方等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。

北宋和金代的宮殿都是綠瓦。當時很難燒出黃瓦。宮殿建筑琉璃瓦的顏色隨著技術發展有很大變化。大致來說,唐代最高等級建筑才用綠琉璃瓦剪邊,黑瓦頂; 北宋演變成主體建筑滿鋪綠瓦,次要建筑黑瓦或青灰瓦;金代更進一步,宮殿全用滿鋪綠瓦頂,被南宋使臣說奢靡甚于汴京; 元代開始出現黃琉璃瓦,滿鋪黃瓦用于主要建筑,次要建筑用綠瓦或灰瓦; 明代前期繼承元代,主要建筑滿鋪黃琉璃瓦,次要建筑為滿鋪綠瓦或黃瓦綠琉璃剪邊; 到了明代后期和清代,黃琉璃瓦已經不是什么稀罕物,宮殿建筑基本變成滿鋪黃琉璃,形成一片金燦燦的風格。

琉璃瓦的顏色并不是隨便用的
琉璃瓦顏色不同,是因為釉彩中含有不同的金屬氧化物。氧化鐵釉料將燒成黃色的琉璃瓦,氧化銅釉料將燒成綠色的琉璃瓦,氧化鈷釉料將燒成藍色的琉璃瓦,等等。